摘星的人秒殺搶購
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人文史地-世界史地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摘星的人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李奧‧貝納(Leo Burnett)這位傳奇人物,選擇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於芝加哥創辦廣告公司,至此終於有第一部完整紀錄的傳記問世。本書獨家取得從未公開的文獻資料,同時也見證了美國早期的廣告歷史。
1995年,李奧貝納公司60週年慶時,《李奧‧貝納:摘星的人》(Leo Burnett: Star Reacher)英文版首度發行。全書以編年的方式,從1891年出生到1971年去世的這段歲月中,詳細描述了李奧‧貝納多采多姿的人生,李奧貝納在美國廣告界所扮演的的角色舉足輕重。作者瓊安‧庫芙林(Joan Kufrin)在新成立的李奧貝納公司圖書館中進行整理和閱讀李奧貝納的手稿文件、演講稿、信件和筆記,總計超過1萬頁。
本書除了揭示這位有著矛盾性格、不屈不撓、害羞的、堅持己見的廣告巨人有著積極和堅強的意志力,對廣告業有著堅強的信念之外,同時也展現了他在其他議題如戰爭、和平、民主、共產主義、政府、政治,以及環境生態、大眾傳播,還有全球化的積極投入。
雖然《李奧‧貝納:摘星的人》是李奧‧貝納的傳記生平,但在某一層面而言,本書也具體描繪了李奧‧貝納在1935年的大膽夢想終能成真:最早的李奧貝納公司創立時,只有8位同事,營業額90萬美元;到了1995年,全球64個辦公室的李奧貝納廣告集團一共擁有6000名男女同仁,總營業額高達45億美元。而李奧‧貝納的名字至今仍在每一家辦公室的門上。
作者簡介
瓊安‧庫芙林(Joan Kufrin),李奧貝納公司前任副總經理以及企業溝通總監。在公司服務10年,獲得多項殊榮後,她於1993離開李奧貝納公司,決心從事寫作,李奧貝納公司隨即委託她撰寫李奧‧貝納的傳記。
除了《摘星的人:李奧‧貝納》之外,瓊安‧庫芙林也是《不凡女性》(Uncommon Women)一書的作者;她同時為《紐約》雜誌(NewYork)、《週末晚郵》(Saturday Evening Post)、《基督教科學觀察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新女性》(New Women)、《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等刊物撰寫專欄。
她也是美國許多著名企業總裁的溝通顧問以及演講撰稿者。
譯者簡介
林渭富。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畢業,曾任滾石文化叢書主編、《廣告雜誌》總編輯。譯有《沙奇短篇小說精選》、《李奧貝納:摘星的人》。
目錄
感謝
引言
1起點
2在印第安那波里斯的歲月
3芝加哥,廣告人之都
41935年:他的名字掛在門上
5滿手的星星
6邁向成功
7以筆代刀
8田園生活
9《好公民》作者:李奧
101000萬美元目標達成
11精益求精
12從肥皂到玉米片
13李奧嘉言
14一個廣告人在白宮
15李奧貝納創造品牌,品牌成就李奧貝納
16喬遷之喜
17一億美元的里程碑
18亦剛亦柔
19狂飆的六○年代
20告別
21世界公民的李奧貝納公司
22誠實正直之聲
23李奧,美國精神
序
引言:
作為一位成功打造品牌的廣告人,李奧‧貝納(Leo Burnett)是一個傳奇。他的廣告公司旗下成功的客戶包括了:萬寶路牛仔(The Marlboro Man)、貝氏堡的麵糰廚師(Doughboy)、星達克斯的查理鮪魚(StarKist’s Charlie the Tuna)、奇寶小精靈(Keebler Elves)、以及聯合航空的「溫情洋溢的聯合航空天空」(Fly the friendly skies of United)、歡樂綠巨人(Jolly Green Giant)、家樂氏的東尼老虎(Kellogg’s Tony the Tiger)、美泰格家電的寂寞修理師傅(Maytag’s Lonely Repairman)、和全州保險的呵護雙手(The Good Hands of Allstate)。
但是李奧‧貝納去世後,留下大量的文件遺產和對廣告的思想,這些對許多廣告人而言非常珍貴的資料,卻很少有人,包括全球6400位李奧貝納公司的員工,能夠瞭解傳奇背後的原因。儘管有好幾次,李奧答應朋友要將他的思想整理出來寫一本自傳,他卻沒有這麼做,原因很簡單:對他來說,永遠都有更重要的事要作。
本書是李奧‧貝納此人的傳記:這位矛盾對立的、不屈不撓的、靦腆的、堅持己見的、忠誠的、溫和的、有趣的和謙遜的人,他不僅關心廣告,也關心他的家人、他的同胞、他的國家——以及我們居住的星球。這並不是李奧貝納公司的歷史,但其中不可避免的仍然有其歷史的影子。
我的寫作資料來源非常廣泛。我獲准可以自由調閱李奧生平所寫的大量文件,包括超過1萬封的信件、備忘錄、演說稿和筆記,這些都存放在李奧貝納公司檔案室中,從未對外公開。
另外一個珍貴的寫作來源,來自於迪威特‧歐奇夫(DeWitt O’Kieffe)的回憶。他是李奧貝納公司的創辦成員之一,也是《廣告公司的誕生》(The Making of an Advertising Agency)一書手稿的作者,此一手稿也存放於李奧貝納檔案室。他生動的文筆與第一手的回憶資料,忠實地訴說當年與李奧共度的那一段最重要的歲月。
我最早是從1984年開始和李奧的遺孀娜歐蜜‧貝納(Naomi Burnett)進行訪談的。她是一位敏銳、機智且優雅的女性,在她1990年去世之前,我們在一起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懷舊的時光。53年來與李奧的婚姻生活從未令她感到乏味單調,更重要的是,她提供了李奧最不為外人所知的生活面,貝納家的三位子女以及其他家族成員同樣也提供了李奧獨特的生活紀錄。
許多精彩的資料來自於數百小時的訪談,這些曾經與李奧共事的人們,包括了同事、部屬和客戶或朋友。
最後,為了瞭解李奧當年和廣告業之外的世界有關的演說和文章,我廣泛地閱讀了當代的書籍和報紙和商業雜誌,以及當代歷史。
我深知李奧‧貝納生平接觸過上百位——甚至上千位——的人們,他們可能能夠提供李奧的一些觀點,我希望他們能夠諒解我的個人能力限制,無法一一垂詢。假如在本書中呈現的李奧‧貝納能夠稍稍接近他們所熟知的李奧,我會感到十分滿足。如果不是,那麼他們心中能夠完整地保存對李奧獨特的記憶,也令我感到萬分喜悅。
JK
伊利諾州,芝加哥市
1995年6月1日
詳細資料
- ISBN:9867718151
- 叢書系列:廣告博物誌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留言列表